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静乐民俗

静乐民俗

关键词:静乐民俗,静乐人文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静乐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jingle.ccoo.cn/
  • 感谢 sxjl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3178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
    静乐境内多山,长期处于相对贫困和封闭落后状态。居民大多过着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”的自食其力的生活,形成纯朴、善良、老实、忠厚、务本求实、吃苦耐劳、爱憎分明的民风。若与人交,则肝胆相见;效力公事,则竭尽全力;外出求学,则刻苦用功。但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不强,表现为小富即安,知足长乐,乐于安居故土,富不喜外,穷不嫌乡,且不善交际,合作性差。新中国成立后,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,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,青年一代观念更新,因循守旧的思想大为改变,进取向上的意识逐步增强。

    境内人民衣着朴素,不尚奢华。1949年前,农家衫裤鞋袜,多以河北粗布和自织土布手工缝制。爱穿贴身布制夹背心和棉背心,俗称“腰子”。因处于高寒地区,无论男、女,喜戴帽子,并有穿羊皮衣服的习惯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衣着逐步改观,衣料先时兴海昌兰、毛兰布,以后又时兴涤卡、涤纶、花达呢、花哔叽,到近年穿毛衣和毛料、呢绒服装者也以常见。家做布鞋布袜也为皮鞋、胶鞋、塑料鞋和线袜、尼龙袜所取代。衣服式样日新月异,花色丰富多彩。城镇女子烫头发,穿高跟鞋,夏天穿裙子,男士西装革履者,已随处可见。

    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,这里日常生活仍以莜面、豆面、山药为主食。除节日和待客外,一年四季,罕见白面、大米。逢年过节和有客人来,也多是做一锅粉条、豆腐、猪肉杂烩菜。1979年以后,随城乡经济发展和粮食流通体制变化,白面、大米从外地大批购进,城镇和部分富裕农民已变为以白面、大米为主食,菜肴也逐步以炒盘取代了大烩菜。但在肉食上却与内蒙牧民有相近之处,农家自养自宰百多斤重的猪和几十斤重的羊,斤两不卖,全部自食。有客或过节,吃肉常常是大块大块或整碗整碗。

    住宅历来以四合院为多,以正房为上,较富裕户一般为一堂两屋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,宅院内多是北面一排正房,南面或东西面配几间平房。80年代后,住房多为“一线高”,即无主房与耳房或配房之分,一排房一般是3间、5间或7间。住房多以3间为一套,最初是里面一间存放粮食和日用什物,外间两间生活起居用;80年代以来,多是里屋一间作居室,外间两间作客厅,近年来,城镇和部分富裕乡村,建造了一批瓷砖贴面、钢筋水泥结构的二层或三层小楼。木地居民,特别是农民,均习惯睡火炕,一般在居室内要设锅灶,既做饭,又取暖。2000年,人均住房面积已达12平方米,较1970年增加2倍,城镇居民每百户有彩电51台,洗衣机68台,收录机50台。

    新中国建立前,人们出行常为步行或骑牲口,只有县官和有钱人出门坐轿。新中国建立后,从坐马车、骑自行车开始,交通日益发达,乡乡通公路,村村通机动车,骑摩托车、坐小轿车、公共汽车,拖拉机都十分方便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其他本地文化信息
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